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能源资源

建设生态文明 打造美丽乡村 ———娄底市农村能源环保工作系列报道·总结篇

2015/10/22 14:36:33

建设生态文明 打造美丽乡村 

———娄底市农村能源环保工作系列报道·总结篇 

  省农委领导在市农村能源办主任赵彩宏(左二)陪同下视察娄底农村能源建设工作

娄底市农村能源环保建设工作,坚持因地制宜,走“开发”与“节约”并重、“建设”与“管理”并行之路,大力开发农村可再生能源,在促进循环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治理农村“脏乱差”、改善人居环境、保护林草植被、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若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个成果,那就是“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农民生活更美好,新农村更美丽了”。 

群众满意度高 全市受益人口达130多万

据农业资源区划调查,我市农村能源资源可开发利用量折合标准煤1.09亿吨,属全国的富燃料区,基本构成是矿物质能源(主要是煤炭资源)占66.36%,可再生能源占36.62%(其中沼气资源占16%,薪柴资源占19.2%,小水电资源占1.42%),具有资源种类较多、储藏量丰富但丰枯余缺的地域差异大等特点,主要体现:一是生物质资源丰富,沼气开发前景广阔;二是小水电储能丰沛,开发利用潜力大;三是太阳能资源属适宜地区,农村需求强劲;四是风能在局部地区有商业开发潜力,如新化县大熊山、冷水江市白果岭、涟源市龙山等地。 

市农业委员会主任江克美(右一)调研垃圾气化处理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和节约总量每年折合标准煤达10万吨,直接受益人口达130多万(可再生能源项目),其中农村沼气年产量3246.5万立方米,折合标准煤2.67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约16.7万吨,相当替代27.3万亩林木年蓄积量,减少20%以上农药化肥施用量、改良土壤35万亩,处理粪便污水525.6万吨,每年直接为农民、企业增收节支效益达1.35亿元。2011年7月,中央投资项目核查组对娄底2003—2010年农村沼气项目进行全面核查,严格按照财政部制定的绩效评估办法对各县市区进行绩效考核评估,绩效评估得分93.2(百分制),属优秀等级,对娄底项目的综合评价为:一是项目建设数量足、质量好,一池三改配套率达68.5%,正常使用率达89%;二是项目管理严格规范,程序公开公正,档案资料完整,项目资金专款专账专用;三是有配套后续服务,农民满意度高,入户问卷调查统计用户满意率为98.5%;四是综合效益良好,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农民增收节支 “多快好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我市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充分体现了“多快好省”。一是功能多。直接为农户、企业提供清洁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村“脏乱差”环境卫生状况和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农产品质量,提供绿色有机食品,增加农民收入,一举多得;二是见效快。户用沼气池通常15天建成、30天产气,大中型沼气工程一般120天建成、30天产气,立竿见影,一次投入,长期受益;三是效益好。增肥、增产、增效,减少农作物病虫害,减少农药化肥投资,以沼气为纽带的“四位一体”生产模式户均每年可增收1万元;四是支出省。省柴、省电、省力、省钱,据入户调查,池容20立方米的户用沼气池完全能满足一家五口生活用能,每年仅煤炭钱能省2000多元,大型沼气工程节支效果更加集中明显。新化昌盛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生产的沼气每天给鑫盛公司800多名员工的炊事等提供生活用能,每年可节约15万元。可喜的是,农村沼气建设连续9年被列为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农村能源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努力把实事办好,年年超额完成任务,取得了政府认可、群众满意的良好效果。2004年,涟源市龙塘镇河西村80多位村民为感谢政府给当地百姓扶持建设60多口沼气池,自发组织给涟源市政府送锦旗,放鞭炮。农村能源沼气项目深受广大干部群众欢迎,真正成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能源工程、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生态工程、增加农民收入的富民工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清洁工程、为农民办实事好事的民心工程。 

 省农村能源办主任崔国强(左)在市农业委副主任黄建明(右)陪同下视察娄底农村能源建设工作

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三沼”利用找到新途径

娄底是资源型发展地区,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依存度高,许多地方已资源枯竭,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农村生态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追求发展,不仅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农村能源建设特别是农村沼气建设把可再生能源技术和高效生态农业技术结合起来,既因地制宜解决了农民、企业的生产生活用能,又能将废弃的粪便污水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实现了农业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从这个意义看,大力发展农村能源是娄底农业农村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建设娄底生态文明的战略举措。 

我市农村能源环保工作办公室始终把生态环境建设寓于农民增收之中,将生态环境建设目标与农民切身利益紧密结合,着力解决生活燃料和长远生计问题,使农民获得了综合效益,巩固了退耕还林生态建设成果。同时,集成配套,把适用技术打捆给农民,通过沼气池这一物化载体,从建到用,向农民推广一整套生态种植、养殖等适用技术,形成农户基本生产和生活单元内部的良性循环,实现了家居环境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 

目前,我市累计推广农村沼气用户达8.2万户,适宜农户普及率达23%,1976个村已建设沼气池,沼气村覆盖率达60%,直接受益人口达28.7万;在农村推广太阳能热水器4.2万户、太阳能路灯5200多盏;推广省柴节煤炉灶79.3万户,全市农村普及率达98%;30处大型养殖场大型沼气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正在规划建设。在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建设过程中,通过“一池五改”建设(一池配套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院),有效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推进农村能源项目建设,使沼气、沼液、沼渣等“三沼”得到有条不紊的循环利用尤为重要。“三沼”的循环利用是将沼气、沼液、沼渣充分运用到农业生产的过程,是农村沼气建设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系列综合性技术措施。其范围涉及到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仓储业等诸多方面。它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引导企业积极探索“三沼”循环利用新路子,今年来市农村能源环保工作办公室与省农科院取得联系,就利用沼渣生产加工有机复合肥与农科院进行技术合作研究达成意向。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进行对接,就养殖场“三沼”循环利用事宜制定了研究和推广计划;与市经信委、湖南电网娄底分公司开展衔接,就沼气发电并网咨询了相关政策和技术措施,并走访了相关养殖业主,至此,“三沼”的循环利用有了新路径。(记者 龙明伟 李建东 通讯员 赵彩宏 谢伦宏 陈湘峰)

[ 责任编辑:李建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