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农业动态

农村普惠金融扩至34县助力“三农”

2016/12/29 9:16:51

(原标题:农村普惠金融扩至34县助力“三农”)


2016年初,国务院颁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首次将发展普惠金融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而广东也在2015年推出的《广东省开展农村普惠金融试点方案》基础上,今年进一步印发《广东省普惠金融“村村通”实施方案》,将试点继续扩大到34个县,实施普惠金融八项行动,以完善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采集,健全农村地区信用评价机制,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助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

目前,34个试点地区均已建成投入使用县级综合征信中心,已建成信用村占行政村数量比例逼近8成。截至2016年11月末,在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方面,全省已累计发放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179笔,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64笔,贷款金额逾1.3亿元。

南方日报记者 郭家轩 唐子湉 发自广州、清远 策划 谢美琴

互联网金融深入乡村

几年前,“贷款”“电商”这些词汇对英德市石牯塘供销合作社的社员何九山而言还十分陌生。何九山在英德拥有30多亩的柠檬种植地,曾一直希望扩大种植规模,但有两道坎始终挡在他面前:缺乏资金和担心扩大生产后的销路。今年10月,何九山通过农业银行推出的农业合作“政银保”产品,从银行贷到了人生第一笔借款50万元。很快,他将30多亩种植规模扩增到了150亩。

今年农业银行开发的“E农管家”也进入了英德市石牯塘供销合作社。通过这一平台,农民可以在上面更为便利地购买农资,并通过平台发布农产品信息实现农产品上行。

“农民担心的是获得资金后扩大了生产,但增产不增销,这一平台为他们接通了互联网渠道,在销路方面提供了保障。同时,农民在平台上交易的记录成为银行评估信用资质的参考,为银行农村贷款提供风控。”农业银行负责人告诉南方日报记者。

在农村电商金融平台上,农民的议价权也得到了提升。过去在田里等收购商上门收农产品,往往是一锤子买卖,农民缺少议价权;如今,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上网销售,优质的产品价高者得,何九山的柠檬也从过去3元一斤的收购价,有机会涨价到4.5元一斤。

像何九山一样尝试农村电商金融服务的农民不在少数。根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16中国农村电商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很多农村用户已培养起了网购种子、化肥、农用工具等商品的消费习惯。

农业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末,广东省农行“E农管家”上线商户达1.3万户,交易额超过18亿元。今年仅农业银行一家机构发放农户贷款的规模就大大增加。截至11月20日,英德支行农户贷款余额8740万元,比年初增加2255万元,同比增加2549万元,增幅达41.17%。其中发放特色农业贷(政银保)农户贷款8户,金额约400万元。

互联网金融也将触角深入到乡村。针对农户、农企对于资金和优质农产品销路的需求,在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的指导和推动下,不少机构也在积极尝试通过“互联网+信用三农”——以众筹方式来解决农村农户贷款难。今年9月28日,互联网金融平台PPmoney万惠上线了“互联网+信用三农”连山项目,有机米等产品众筹成功募资共29.45万元。该平台创始人胡新介绍,用户投资该项目后,在获得一定的现金利息外,还能获得来自农村的优质绿色农产品。这一做法帮助农企、农户建立起品牌形象和口碑传播,让优质农产品走进城市。

创新扩展“三农”融资规模

为了进一步畅通社会资本与农户、农企间的投融资渠道,目前广东已在广东云浮、梅州、肇庆、清远4市开展了“互联网+信用三农”众筹模式试点。

主要运行模式为:由互联网金融企业针对信用良好的农业生产主体(包括农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融资需求设计众筹融资项目,并通过其网络平台向社会投资者众筹融资,众筹项目到期后,农业生产主体以货币或农产品的形式偿付投资者本息。

截至2016年9月末,参与试点的PPmoney万惠、广州e贷、点筹网、正勤金融等4家互联网金融众筹平台共上线众筹项目134个,完成融资3371.14万元,达到利用互联网+普惠金融精准扶贫的目的。

与此同时,广东也在不断鼓励金融产品创新,以信用盘活农村金融资源。记者了解到,目前云浮市在农户信用评级的基础上,以农村闲置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作为担保物,引入保险公司参与,分别以宅基地抵押和“政银保”模式向信用户发放建房贷款,有效激活农村闲置资产和消费贷款领域,促进农村要素资本化。

为解决农地经营权价值评估难题,云浮市还创新引入广东加诚资信评估公司,并多次召集金融机构召开供需见面会,加强金融机构与评估公司之间的对接,建立起“政府统筹、人行引导、市场运作”的农地经营权价值评估体制,有效促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进展。

而清远阳山县则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担保的贷款产品—“流转易”,截至11月末,累计向企业、农户发放26笔贷款,涉及金额1251万元。专家指出,这些抵押贷款模式不仅为当地农业企业和农户提供了一条确切可行的融资渠道,还有效降低了农企、农户融资成本,带动了当地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末,全省试点地区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9798万元,比年初增加9619万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余额4940.88万元,比年初增加580.88万元。

另外,云浮、梅州两市也都推出了“红色创业信贷”、“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以及油茶宝、慈橙宝等特色涉农信贷产品,建立“担保基金+金融机构+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融资模式,解决农户无担保、无抵押问题,引导贫困户凭良好信用和勤劳来获得金融扶持,实现由生活性帮扶向生产性帮扶、救济性帮扶向资本性帮扶、争取外面帮扶向自我努力并重型帮扶转变的“造血式”扶贫。

34县建成综合征信中心

以信用盘活农村金融资源,首先有赖于农村信用体系的搭建。2015年以来,广东省金融办与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等省有关部门,联合制定了《广东省开展农村普惠金融试点方案》,开展包括建设信用村、县级综合征信中心、乡村金融(保险)服务站、乡村助农取款点,推广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贷款、金融扶贫贷款、“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等农村普惠金融建设“八项行动”。

今年,广东又在此前全省20个县试点的基础上,制定印发了《广东省普惠金融“村村通”实施方案》,将试点继续扩大到34个县。同时各试点地区政府也将其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并制定一系列配套制度文件,在制度层面有效保障了农村信用体系的稳步推进。按照部署,到今年底,广东普惠金融“村村通”试点工作任务将全部完成。

目前,34个试点地区均已建成投入使用县级综合征信中心,已创建信用村5075个,已建成信用村占行政村数量比例为76.15%。全省累计发放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贷款约14.99亿元,贷款涵盖了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建设用地使用权证等多种项目;“政银保”合作贷款业务累计发放贷款约2.3亿元;金融扶贫贷款业务累计发放贷款近6亿元,极大提高了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同时,广东不断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模式。记者了解到,结合各地农户信用信息系统的经验,目前广东早已开发了“广东省农户信用信息系统”,为农户信用信息采集、查询和农户信用评定提供了系统支持。而各地也根据本地情况自定义信息采集模板和信用评价指标,比如云浮、梅州、茂名、阳江等因地制宜,分别开发了各具特色的农户信用信息系统;有效改变了广东省各地农户信用信息自建自用、相互隔离、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信用评价标准不规范的局面。

通过信用村创建活动,也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比如,云浮郁南县引入农户信用评级与农村基层党建、争优创先工程相结合的新机制,通过“共谋共建、集体评议、激励评级、张榜公示、整村授信”的“五步法”创建信用村(镇、户),推动农村社会管理由传统“管治约束型”向“激励引导型”转变。而梅州市制定统一的信用评定标准,对信用评价高、信誉好的农户实行贷款优先及利率下浮等优惠措施,并将信用评级结果作为农村基层发展党员、评优评先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显著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社会和谐以及农民乐业安居,为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提供了先行探索和现实经验。

(原标题:农村普惠金融扩至34县助力“三农”)